华国锋纪念网 > 历史文献

人民日报社论:把今年的高校招生工作抓细、抓好

1979-05-17来源:人民日报编辑:

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七九年的招生工作即将开始。高等院校的招生工作,是为四个现代化选拔人才的工作,历来为考生、教师和考生家长所注目,整个社会也都很关心。抓细、抓好这项工作,不仅对教育战线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全国的安定团结,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也有重大的影响。

粉碎“四人帮”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教育战线深入揭批了林彪、“四人帮”一伙推行的毁灭教育、摧残人才的极左路线,推翻了反动的“两个估计”,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工作,改革了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为了夺回林彪、“四人帮”造成的巨大损失,多培养一些人才,党和国家对教育战线十分重视,加强了领导。各大专院校也挖掘潜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积极扩大招生,去年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峰。招生制度的改革,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被埋没的一大批优秀青年,得到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青少年努力读书学习,钻研科学技术,改变了不重视学习的社会风气。教育事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为了适应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巩固和发展前两年的招生成果,进一步搞好今年的招生工作,教育部最近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招生政策,继续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确保招生质量,选拔优秀的青年上大学,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又红又专的各类专门人才。

报考人数多,招生数量有限,是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的主要矛盾,今年将更加突出。因为今年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约有七百万人,加上社会上的知识青年,一部分在职职工,报考高等学校的人数将比去年增多,而今年大学的招生人数却不可能有较大的增长,无法满足大多数青年升学的愿望。为了搞好今年的招生工作,促进全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有必要说明情况,讲清道理。

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受整个国民经济状况制约的。目前,我们国民经济在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要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是不可能的。国家有困难,学校也有困难。教育战线是受林彪、“四人帮”破坏极其严重的一个重灾区。粉碎“四人帮”以后,教育战线恢复了生机,但现在仍处于恢复、调整阶段,就象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一样,还不能以百米赛的速度疾跑,还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如校舍需要维修扩建,师资队伍需要培训提高,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需要配备补充等。拿校舍来说,一九六五年全国高等学校的校舍容纳当时在校的六十七万余名学生已经感到紧张。可是,去年全国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已达八十五万余人,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了十八万人,而由于部分校舍被占用,至今没有全部退还,校舍总面积反而比一九六五年少。这种状况与多招收学生的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现在,各大学普遍感到教室不足,学生宿舍拥挤,图书、实验室不够。去年扩大招生时,有些地方不得不占用一部分中学的校舍。长此下去,势必削弱中等教育,这是不行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校招生工作和其它事业一样,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违背客观规律,非碰钉子不可。解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曾经有过两次大起大落。一次是一九五六年,从一九五五年的九万八千人,一下子增加到十八万五千人,超过了当时学校的最大负荷,一九五七年就下降到十万零五千人;另一次是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连续三年大量招生,分别猛增到二十六万五千人,二十七万人,三十二万人。到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二年又跌了下来,分别为十六万九千人和十万零七千人,又回到了一九五七年的水平。招生工作的这种大起大落,并没有为我们多培养人才,相反,由于学生人数增加过快,师资和校舍等跟不上,致使学校元气大伤,教学秩序混乱,师生情绪波动,教育质量下降。

与此相反,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五年,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稳步增长。从一九六二年的十万零七千人,分别增长到十三万三千人,十四万七千人,十六万四千人,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以上。这三年,招生人数和校舍、师资的增长比例比较协调,教学秩序良好,教育质量提高,科研成果也多。

前后两个时期的鲜明对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人数的确定,必须注意满足国家需要,但一定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还要考虑学校的实际负担能力,把需要和可能统一起来。此外,教育有一个周期,确定招生计划时既要考虑当年,又要考虑几年以后的情况,把当前和长远统一起来。坚持这“两个统一”,才能使教育稳步发展。如果建国三十年来,高等教育不发生两次大幅度的摆动,以一九五二年招收的八万人为基数,每年递增百分之十,那么一九七九年的大学招生人数,将比现在增加好几倍。实践证明,只有按照发展教育事业的规律办事,坚持“两个统一”的观点,有计划、按比例地增加招生人数,才能高速度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确保教育质量。不然,只能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在考生多、招生人数有限的情况下,今年的招生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党的招生政策办事,做到公平合理,真正把优秀的人材选拔出来。应当看到,由于考生多,时间紧,工作量大,往往容易产生工作粗糙的毛病,影响择优录取。这就要求我们从报名、考试直到录取,在各个环节上都认真抓细、抓好。

由于考生多,录取人数有限,必然有大量的青年不能被录取。因此,各地要对青年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青年迫切要求上大学,这个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学校和家长在努力帮助他们复习好功课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对报考大学持一个正确的态度,做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要教育青年们顾全大局,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体谅国家和学校的困难。

我国的中等教育历来肩负着双重任务。向全日制大学输送合格的学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是极少数;大量的,是为农业、工业、财贸等各条战线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后备军。因此,各地党团组织、教育部门、中学领导和广大教师对毕业班进行教育时,不要只顾升学这一头,而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既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迎接高考,接受祖国的挑选;又要教育他们在考不取时,服从国家的统一安排。对大量未被录取的青年,更要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广大青年的才能和智慧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天地,不论在哪条战线都可以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重要的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实干的精神。掌握人类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途径是多方面的,走自修和业余学习的道路,同样可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青年们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关系,前途都是光明灿烂的。“好儿女志在四方”,学校和家长应鼓励青年们服从国家的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招生是一项极其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搞好今年的招生工作,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各级党委一定要重视今年的招生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早动手,认真抓好。所谓抓好,标准有两条:一是按招生政策办事,保证招生质量;二是统筹兼顾,促进安定团结。这样,招生工作就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近两年的招生实践表明,加强党的领导,还表现在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上。招生工作涉及到千百万人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今年考生比较多,招生数量有限,各级党委更要注意教育党员和干部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杜绝一切不正之风。国家有困难,绝大多数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关键是要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做到公平合理。应当看到,时至今日,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第三个年头,如果有人还在招生工作中营私舞弊,“走后门”,就是破坏安定团结,破坏四个现代化,必须给予严肃惩处。

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重视,加强领导,把招生工作抓细、抓好,今年的招生工作一定会比前两年做得更好。

(选自1979年5月17日《人民日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