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纪念网 > 书刊文摘

《前辈的身影》摘录

2014-02-16来源:人民日报编辑:

 

《我的父亲》 (苏华:华国锋长子 著)

 

1949年2月,父亲和母亲在山西盂县结婚,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和伴侣,携手走过风风雨雨近六十秋。母亲韩芝俊,山西五台县人,她父母都是战初期入党的老党员。母亲从小也参加抗日工作,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兄妹四人均在湖南出生,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成长,在各自的作岗位上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工作。

父亲在学生时代就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抗日战争爆发后,即投身于抗日洪流之中。他在极端艰苦的敌后抗战中,逐步锻炼成为一位年轻的县级领导和优秀的地方抗日武装指挥员。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父亲受中央委托,率中央慰问团赶到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并冒着余震下厂矿、进窝棚,看望和慰问受灾群众。在随后的一年多中,他又两次来到唐山,关心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和城市的灾后重建工作,视察炼钢厂的生产情况,在六百米深的矿井下和煤矿工人一起度过1978年的元旦,还会见了当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1976年9月,我父亲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后,率先提出以隔离审查的方式解决“四人帮”问题。在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和支持下,领导粉碎了“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他在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后,他先后主持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十一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8年8月,父亲在出访南斯拉夫时,参观了该国的出口加工区,认为这种引进外国资金、设备和技术,促进本国科技发展提高生产力,扩大出口能力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同年5、6月,中央还派谷牧、林乎加率经济考察团出访西欧三国和日本,回国向国务院汇报。在此之后,7至9月国务院连续开了两个多月的务虚会,父亲在会上先后发表了12次讲话,提出“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之后,中央批准设立立了蛇口出口加工区,引进建设了宝山钢铁厂,并开始研究探讨在宝安、珠海两个县搞出口基地。